中国篮球的历史上,BBIN真人留洋球员的每一步都牵动着无数球迷的心,知名篮球评论员苏群在一档节目中透露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——2002年,王治郅曾获得当时篮管中心主任信兰成的批准,计划代表NBA球队参加夏季联赛,而这一决定也得到了篮协的支持,相似的一幕正在上演:18岁的青岛新星杨瀚森成为NBA球探关注的焦点,篮协再次表态支持年轻球员走向更高舞台,两代球员的留洋之路,折射出中国篮球人才培养理念的变迁。
王治郅的夏联机会:信兰成的“开明决策”
时间回到2002年夏天,王治郅刚刚结束NBA新秀赛季,作为首位登陆NBA的亚洲球员,他渴望通过夏季联赛进一步提升实力,由于国家队集训与夏联时间冲突,外界普遍认为篮协会以“备战亚运会”为由拒绝放行,但苏群在节目中透露:“当时信兰成主任其实同意了大郅的请求,篮协内部也认可球员个人发展的必要性。”
这一细节颠覆了许多人的认知,长期以来,王治郅因滞留美国被贴上“不归队”的标签,甚至引发“封杀”风波,但苏群指出,最初的矛盾并非源于篮协的阻挠,而是沟通不畅导致的误会。“如果当时的信息传递更透明,或许大郅的职业生涯会是另一番景象。”
遗憾的是,由于后续的舆论压力和体制内外的认知差异,王治郅最终未能如愿完整参与夏联,这也成为中国篮球留洋史上一大遗憾。
从王治郅到杨瀚森:篮协态度转变的背后
二十年后,中国篮球对待球员留洋的态度已明显转变,2023年U19男篮世界杯上,杨瀚森以场均12.6分10.4篮板的惊艳表现入选赛事最佳阵容,多支NBA球队派出球探考察,与当年王治郅的处境不同,篮协此次主动表态支持杨瀚森挑战更高水平联赛。
篮协副主席徐济成公开表示:“年轻球员有机会走出去,我们一定全力支持,NBA的竞争环境能加速他们的成长。”这种开放姿态与信兰成当年批准王治郅参加夏联的思路一脉相承,但如今的篮协更注重系统性支持,包括与国际球队的协调、保障球员权益等。
青岛男篮俱乐部也展现出长远眼光,尽管杨瀚森是球队核心,但总经理张北海明确表示:“不会为短期成绩束缚他的发展,只要有机会,俱乐部一定放行。”这种“放水养鱼”的策略,与当年八一队对王治郅的严格管理形成鲜明对比。
为何支持杨瀚森?中国篮球的“觉醒”
篮协态度的转变,源于中国篮球近年来的深刻反思,2019年世界杯主场溃败后,各界意识到闭门造车的局限性,姚明上任后推动的“小篮球”计划、CBA选秀改革等,均指向同一目标——与国际接轨。
杨瀚森的出现恰逢其时,他拥有2米16的身高和出色的策应能力,被美媒称为“中国约基奇”,NBA球探报告指出:“他的篮球智商和适应能力远超同龄球员。”若他能顺利登陆NBA,不仅将填补周琦离队后的空白,更可能带动新一代球员的留洋潮。
李凯尔(凯尔·安德森)的归化案例也让篮协意识到“走出去”与“引进来”并重的重要性,通过与国际篮球体系的深度融合,中国球员才能突破天花板。
挑战仍在:如何避免“王治郅式悲剧”重演?
尽管环境已更加宽松,杨瀚森的留洋之路仍面临诸多挑战,首先是技术短板:他的移动速度和投射稳定性需提升,而NBA对中锋的全面性要求极高,其次是文化适应:语言、饮食和比赛风格的差异,都可能成为障碍。
篮协对此已有预案,据悉,他们计划为杨瀚森配备专属训练团队,并联系海外华人社区提供生活支持,徐济成强调:“我们不能只送出去,还要管到底。”这种全程护航的模式,正是从王治郅时代的教训中总结而来。
历史的轮回与超越
从王治郅到杨瀚森,中国篮球的留洋史如同一面镜子,映照出体制与个人、集体与自由的博弈,信兰成当年对王治郅的开明态度,如今在篮协支持杨瀚森的决策中得到延续,但今天的中国篮球显然更加成熟。
正如苏群所言:“大郅当年的遗憾,是因为我们还不懂如何平衡国家与个人的利益,现在篮协明白了——只有球员强了,国家队才会更强。”或许不久的将来,杨瀚森站在NBA赛场上的那一刻,将宣告中国篮球真正走向世界的新篇章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