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刚刚结束的苏超联赛第三轮比赛中,盐城队客场1:1战平南通支云,收获新赛季首个积分,这场比赛的焦点并非比分本身,而是盐城队23岁的中场球员单伟——这位白天在绿茵场拼搏、晚上在海底捞兼职的年轻球员,用一场拼尽全力的职业联赛首秀,诠释了什么是“为梦想全力以赴”。
从校园足球到职业赛场:单伟的逆袭之路
单伟的足球故事始于盐城一所普通高中的操场,作为校队主力,他曾在省中学生联赛中单赛季打入12球,帮助球队历史性闯入四强,尽管没有职业梯队背景,但他凭借在业余联赛的出色表现,于2021年被盐城队球探发掘,以“试训球员”身份签约。“当时月薪只有3000元,连租房都困难,”单伟回忆道,“但我想证明,野路子也能踢职业。”
为了维持生计,他选择在训练结束后前往海底捞兼职,从晚上8点工作到凌晨2点,负责传菜和清洁工作。“队友们常开玩笑叫我‘火锅中场’,”单伟笑着说,“但这份工作让我学会了两件事:一是体力分配,二是团队协作——这和足球场上的跑位呼应异曲同工。”
苏超首秀:60分钟跑动8.2公里的“铁肺”表现
本场比赛,盐城队主帅李毅出人意料地将单伟列入首发名单,面对南通支云的外援中场组合,这位身高仅1米72的小个子球员毫不怯场:第34分钟,他一次精准的斜长传策动反击,助攻队友打破僵局;防守端,他完成4次抢断和3次拦截,跑动距离高达8.2公里,位列全场第三。
“他的体能和斗志让人忘记这是他的首秀,”李毅在赛后发布会上特别表扬,“尤其是第78分钟那次回追40米破坏对方单刀,这就是盐城精神!”当单伟被换下场时,随队远征的百余名盐城球迷齐声高喊他的名字。
兼职球员的“双面人生”:时间管理大师的日常
单伟的日程表在旁人看来近乎残酷:早晨6点起床进行核心力量训练,上午随队合练,下午分析战术录像,傍晚5点匆匆扒几口饭便赶往海底捞上班,他的储物柜里永远备着两套衣服——球衣和工服。“最累的是赛季中期,有时候刚踢完比赛腿都发抖,还得站着服务三小时,”他坦言,“但店长特别支持我,排班永远避开比赛日。”
这种“双线作战”的生活甚至为他赢得了球迷的敬意,海底捞盐城店的同事王磊透露:“有次客人认出他,非要合影,他红着脸说‘等我下班换掉工服行吗’。”而他的队友们则成了火锅店的常客,“我们总去给他冲业绩,”后卫张林笑道,“不过他上菜时从不给我们多送肉。”
草根偶像的启示:职业足球的另一种可能
单伟的故事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,知名体育评论员黄健翔发文称:“当我们在讨论‘金元足球’时,单伟证明了热爱和坚持才是这项运动的根基。”盐城队也宣布,将为他提供全额训练津贴,助其暂别兼职,但单伟婉拒了:“我想靠自己的努力站稳脚跟,而不是被当作‘励志符号’。”
据《扬子晚报》了解,已有中超球队关注单伟的表现,对此他显得很清醒:“如果有一天能踢上中超,我可能会辞掉兼职,但现在我只想珍惜每一分钟——无论是球场还是火锅店,都是我的战场。”
夜幕降临,盐城海底捞的灯牌依旧明亮,单伟熟练地端着托盘穿梭于餐桌之间,工牌上的名字和球衣背后一样,这个夜晚,他的手机不断弹出消息——那是球迷在苏超官方账号下刷屏的留言:“明天比赛,等你BBIN真人上场!”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