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赛季中国女子足球超级联赛(女超)半程战罢,辽宁女足以10轮7胜2平1负的骄人战绩力压群雄,首次加冕半程冠军,这支平均年龄不足24岁的青年军,在主教练马琳的带领下,以“敢打敢拼”的姿态成为联赛最大黑马,从保级弱旅到争冠热门,辽宁女足的蜕变不仅为女超联赛注入新活力,更让外界看到了中国女足新生代教练与球员的无限可能。
青春风暴席卷女超
赛季初,辽宁女足并未被视作夺冠热门,上赛季惊险保级的她们,在冬季转会窗仅引进两名U21小将,阵容厚度备受质疑,然而开赛后,球队却以一波四连胜震惊足坛——3-1逆转卫冕冠军武汉车谷江大、2-0零封老牌劲旅上海农商银行,全队跑动距离连续三轮领跑联赛。
“我们靠的是比别人多跑一步。”队长李雯在更衣室的标语道出球队信条,数据显示,辽宁女足场均冲刺次数高达187次,比第二名多出21次,锋线组合王珊珊与19岁新星赵雨欣联手攻入14球,后者更以5次助攻领跑射手榜。“年轻球员敢突敢传,老将愿意为他BBIN真人们补位,这种化学反应很难得。”资深解说员张路评价道。
马琳的“逆袭哲学”
少帅马琳的名字随着辽宁队的崛起频繁见诸报端,这位37岁的本土教练球员时代司职中场,曾因重伤提前退役,转型教练后,他带领辽宁U18女足两夺全国锦标,2022年临危受命接手一线队。“当时更衣室有球员问我,凭什么相信一个没顶级联赛经验的主帅?”马琳在夺冠夜动情回忆,“我说就凭我们敢把训练量翻倍。”
他的执教风格充满“草根智慧”:每周组织球员观看男足五大联赛录像,要求队员用笔记本记录跑位细节;客场对阵江苏时,赛前全队集体加练点球至凌晨;更独创“30分钟高压训练法”——在狭小半场内进行不间断攻防演练,强度堪比实战,这些看似“土办法”的举措,却让球队在比赛最后15分钟进球率达38%,堪称“决胜时段之王”。
战术板背后的温度
马琳的严格闻名全队,但更衣室里流传更多的是他的暖心故事,门将徐欢在第三轮扑点立功后,媒体才发现她赛前收到马琳手写的《对手射门习惯分析》,足足有12页;中场核心张睿一度因状态低迷主动申请替补,马琳却在关键战派她首发并送上拥抱:“我相信那个能传致命球的人还在。”
这种信任换来球员的倾力回报,对阵长春的雨战中,边后卫刘靖带伤拼满90分钟,终场哨响后因抽筋被抬下场;半程收官战,全队冒着38℃高温跑动总距离达112公里,比对手多出近一个马拉松。“他不是在教我们踢球,是在教我们怎么赢。”00后小将欧懿垚的感言颇具代表性。
挑战与机遇并存
尽管半程冠军含金量十足,马琳在更衣室仍给队员泼冷水:“现在庆祝等于自杀。”的确,历史数据显示,近五年女超半程冠军最终夺冠概率仅60%,接下来球队将面临三线作战压力:联赛下半程、足协杯以及亚冠资格赛附加赛,阵容深度不足的问题已然显现——主力后腰王焱因累计黄牌停赛,替补席上仅剩17岁小将周洋。
俱乐部管理层正积极运作夏窗引援,据悉已接触巴西国脚安德雷莎,但体育总监李明强调:“不会打破现有薪资结构,引援必须符合球队青春化战略。”这种理性态度获得球迷认可,毕竟辽宁队本赛季场均上座人数已突破8000人,较去年增长320%,品牌价值飙升的背后正是青春风暴的魅力。
女超格局的重塑
辽宁队的异军突起,打破了女超长期由武汉、上海、江苏三强垄断的局面,知名评论员黄健翔指出:“她们证明了一点——当年轻球员获得足够信任,当战术设计扬长避短,资源有限的球队同样能创造奇迹。”中国足协女子部负责人郑超勇透露,将总结辽宁经验,在下赛季推出“U23新政”,鼓励更多俱乐部启用新人。
站在半程冠军的节点回望,马琳的办公室里仍挂着赛季初的保级目标书。“有人说我们该修改计划了,但我的回答是——永远按保级的心态去拼冠军。”这种近乎偏执的低调,或许正是辽宁女足持续前进的密码,当她们用跑动撕开对手防线时,也在用行动重新定义着中国女足的未来。
(完)
发表评论